回收临期食品公司浅谈如何正确认识“临期食品”
回收临期食品公司浅谈如何正确认识“临期食品”
一段时间以来,走进大型实体超市或者便利店,我们不难看到专为临期食品开设的货架,上面陈列着各种打折、促销力度相当大的临期食品,你是否购买过呢?
所谓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限的食品,一般距离保质期有短到几天、长达数十天的剩余时间。由于价格优势,临期食品成为一部分消费者的优先选择。但也有许多消费者对此心存顾虑,主要是担心临期食品的安全性。对临期食品选购与否,是消费者的自由,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为了让我们选择与否的理由更加明朗,需要建立对临期食品的理性认识。
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临期食品仍在保质期内,属于安全食品的范畴,是完全适用于出售和食用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食品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食品变质与否,一般是通过检测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如冷藏、阴凉、干燥)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理化指标(如浊度、酸碱度、粘稠度、成分有无变化等)和感官性质(如色、形、味等)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根据食品开始变质的天数乘以0.7-0.8的系数来确定食品的保质期。因此,只要食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的储存环境符合规定条件的要求,临期食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我国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将食品的"临期"分为六种:
1.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临期为保质期前45天(如罐头、饼干、糖果);
2.保质期为6个月到不足一年的,临期为保质期前20天(如方便面、灭菌常温奶等);
3.保质期为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期为保质期前15天(如真空包装的冷藏熟食、速食米饭等);
4.保质期为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期为保质期前10天(如真空包装的肉类食品等);
5.保质期为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期为保质期前5天(如酸奶等);
6.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期为保质期前1-4天(如活菌乳饮料、为灭菌熟食等)。
对消费者来说,临期食品货架的存在只是为我们增加了一个可选项。而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终端来说,临期食品能否妥善处理则更为重要。对企业而言,如果临期食品能够通过打折的方式销售出去,虽然利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但是相对于生产了却没在保质期内卖掉的情况对企业造成的损耗来说,通过打折出售来增加销量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而对于销售终端来说,建立临期食品专区,既是顺应消费需求的策略,也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临期食品专区的建立,能够增强临期食品这一选项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存在感,对其销售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减轻了销售商的库存压力。同时,明确标注临期食品,也是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
提到临期食品,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就是"食物浪费"这个世界性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被浪费掉的食物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其中临期食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妥善处理临期食品对于减少食物浪费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将临期食品降价销售,在国内外都是最普遍的做法。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有完善救助机制的国家,把临期食品捐赠给慈善机构也是通常的做法。在日本,一些便利店对于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给予奖励的方法,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也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食品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我国,设立临期食品专区、降价捆绑销售、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等方式,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使临期食品市场成为一个热点,甚至可以说是极具挖掘潜力的新市场。临期食品不仅能够吸引看重价格优势的中老年消费群体,而且其多样化的品类(如各种进口食品)以及销售方式(如网络销售),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也更易于接受。但目前临期食品仍面临许多的挑战,如临期食品的回收、交易、流通渠道等的规范有待制定。在大力倡导环保、节约、可持续的今天,临期食品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上一篇:回收临期食品公司讲解过期货品如何处理 2022/6/23
- 下一篇:临期食品回收公司浅谈临期食品行业 2022/6/21